新时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着力点
2025-05-09 10:09:26?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文化领域目标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找准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着力点,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关键是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能想当然、拍脑袋就决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为此,要及时准确跟踪掌握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发展态势,特别是要建立对基层文化需求常态化跟踪、研判、响应等工作机制,为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供直接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精准化公共文化服务。当下,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提升图书馆、博物馆、公共文化云等平台,大力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还可以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优化公共文化空间布局,提升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不断优化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机制。沉实厚重、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关键所在,而文艺作品则是文化产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大力度优化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机制,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新的形式不断涌现。总的来说,要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形成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要坚持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积极营造健康的文化生态、活跃的文化环境,形成文艺精品和文化环境相互生成的生动情景;要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持续提升创演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效能,努力形成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大力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市场完备是文化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新形势下,推动各类文化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离不开健全的产业体系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比如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积极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艺术、数字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还要高标准建设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构建统一开放、高效规范、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基础制度,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文化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提升文化市场服务质量,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文化市场要素合理流动。 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文化和旅游融合,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更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让“诗”和“远方”更相得益彰、浑然一体,需要进一步健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信息、交通、应急救援等服务;加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制度设计,促进理念、机制、业态、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做到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不断推出新产品、拓展新服务、培育新业态、形成新动能;发挥好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作用,健全大遗址保护利用共建共享机制,创新展览展陈形式,生动鲜活讲好文物故事,开发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文创产品,以多元化文旅体验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深度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进入数智时代,人们的数字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需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要超前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联网等前沿领域,推动文化新业态蓬勃发展;需要构建保障数字文化良性发展的制度体系与治理机制,完善数字文化产品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伦理准则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文化数字化技术标准体系。在治理层面,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并强化部门协同治理能力,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权限,保障数字文化良性发展,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加快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总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机制,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是新时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路径,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价值导向。可以想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找准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着力点,未来文化建设必将更加具象、更有活力,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将更加幸福美好,文化强国的目标也会更早实现。 (作者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